粵港澳大灣區物業管理
粵港澳大灣區覆蓋廣東省珠江三角洲九個城市,包括東莞、佛山、廣州、惠州、江門、 深圳、肇慶、中山和珠海;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中國推行改革開放以來,港澳和珠三角之間的聯繫網絡就一直擴闊深化。而「大灣區」概念,是於2017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中首次提出,至2019年正式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充份利用「9+2」—即9個內地城市及兩個特區的資源及優勢,作為主要發展策略,透過完善各城市之間的聯繫,促進各地的交流合作,以帶動粵港澳大灣區各行業的發展。因此,整合粵港澳地區資源、推動協同發展,將會是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
大灣區物管業的發展前景充滿機遇
消費群龐大 市場潛力高
大灣區人口規模龐大。根據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資料顯示,2021年大灣區的總人口已經超過8,600萬,是香港總人口 12 倍。事實上,大灣區已成功蛻變成為全球最活躍的經濟區域之一,於2021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已達15.3萬億港元,佔全國的11%,並名列全球首10 名。而大灣區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從2014年到2019年的年增長率為8.2%,高於全國的7.7%,可見大灣區實在是高速發展,商機處處。大灣區是一個有超過8,600萬消費者的市場,這群消費者富裕成熟,每年人均收入15 萬港元。有研究顯示,人均收入愈高的城市居民,都願意支付較高費用,以獲得更優質的服務。
對物管服務需求大增
此外,大灣區經濟亦將會進一步開放。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對港澳企業和市民開放一系列領域,包括投資、貿易、金融服務、運輸、物流、教育、醫療衞生、會計、法律服務、仲裁、社會服務、文化創意產業、管理諮詢、檢驗檢測認證、建築工程及旅遊業,各行各業將會百花齊放,對各項服務的需求亦會大增。《發展規劃綱要》亦指出應促進區內教育、文化、旅遊和社會保障領域的進步和合作,並落實環境保護、修復及治理項目,更嚴格地執行環境規範條例,加倍關注環境保護,推廣清潔低碳的綠色環境,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就教育、醫療服務、養老、住屋和交通各方面協助港澳居民在廣東就業生活。有物業就需要物管服務,大灣區物業市場的前景將大有可為,而對物管服務的需求估計會大增,大灣區物管行業的發展前景實在非常樂觀。
國家鼓勵政策出台
到了2020年後期,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十個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住宅物業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勵企業提升物管服務水平、發展生活服務業,明確將物管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健全業主委員會治理結構,並進一步規範維修資金使用和管理,強化物業服務監督管理的方向。政策同時提到,鼓勵物管公司向養老、托幼、家政、健康、房屋經紀等領域延伸,探索「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模式,以全面滿足居民生活需求。這一系列政策,除了表明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有質素的物管公司外,同時也為物管行業發展創造了良好契機,預期可令行業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
鞏固香港物管業在大灣區的獨特優勢
基於大灣區的經濟規模和增長、區內城市更緊密的互聯互通、及經濟進一步開放令物管服務的需求大增,大灣區物管業未來發展前景實在充滿機遇。香港物管業應適時充份把握機會,藉大灣區帶來的契機拓展固有角色及獨特優勢,同時發展新的定位,致力推動大灣區物管業朝專業化優質化發展,讓灣區內每個城市的市民均可享用優質專業的港式物管服務,達至安居樂業的終極目標。
物業管理業監管局(監管局)於2020年根據《物業管理服務條例》推出物管業發牌制度,透過發牌規管物管公司及物管從業員,提升業界的專業地位及水平,推動業界把握潛在機遇及配合香港物業市場發展。現時香港是大灣區內唯一透過發牌制度為物管公司及物管從業員確立專業標準和規範的城市。物管業發牌制度的三年過渡期尚餘200多天,監管局至今已發出超過10,000個物管人牌照、並有400多間物管公司已提交牌照申請,而其中200多間已率先成功獲發牌照,成為大灣區內首批專業水平獲得客觀認證評核的物管公司和從業員,走在大灣區的最前列。
物業管理專業化
物業管理業監管局(監管局)於2020年根據《物業管理服務條例》推出物管業發牌制度,透過發牌規管物管公司及物管從業員,提升業界的專業地位及水平,推動業界把握潛在機遇及配合香港物業市場發展。現時香港是大灣區內唯一透過發牌制度為物管公司及物管從業員確立專業標準和規範的城市。物管業發牌制度的三年過渡期尚餘200多天,監管局至今已發出超過10,000個物管人牌照、並有400多間物管公司已提交牌照申請,而其中200多間已率先成功獲發牌照,成為大灣區內首批專業水平獲得客觀認證評核的物管公司和從業員,走在大灣區的最前列。
將港式物管服務發揚光大
內地物管業的發展重心目前主要在住宅物管服務,但隨著市場日漸成熟,預期增長力會開始放緩。相比之下,商用物業物管服務在內地依然在發展階段,現時只有少數商用物業具有專業物管服務。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商用物業物管服務的滲透率只有8.7%,故發展空間龐大。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是香港物管業熟悉的生活及工作模式;而香港物管業在管理大型住宅屋苑和商用物業,包括在鐵路交通樞紐上蓋發展的物業組群方面的經驗非常豐富,可謂近水樓台,於大灣區擴大發展盡佔先機。
以人為本,向多元化智能化持續發展
此外,內地物管業服務現時主要包括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和「延伸增值服務」。「物業管理服務」與香港《物業管理服務條例》訂定的 7 大服務範疇大致相同,即包括一般物業管理服務、環境管理、維修保養、財務及資產管理、設施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及物管法律服務。「延伸增值服務」則是「以人為本」提供有關生活及資產管理的服務,包括家政、房屋/商舖經紀、拎包入住、智能家居服務、社區旅遊代理、托兒、以至組織團購等,令屋苑升格成為一個包羅萬有的小社區;「延伸增值服務」亦包括會為物業開發商提供售前業務管理諮詢服務,或向業主交付前提供清潔、綠化及維修保養服務。現時「物業管理服務」部份依然是內地物管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佔物管企業整體收入一半以上。但傳統的「物業管理服務」於2015年至2019年間,只有8成升幅;而同期「延伸增值服務」升幅郤近1.5倍,反映這個非傳統性業務在內地物管業的重要性,近年已慢慢超越傳統物管服務。
因此,香港物管業要進一步提升在大灣區的獨特優勢,未來除了朝專業化發展外,亦應針對「以人為本」,變得更人性化、更著重用家的體驗感受,以使用物業的人士為中心,以其利益為依歸。過去兩年多,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物管業站在防疫抗疫工作的最前線,大大減低了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風險。市民在疫情期間出入受限制,如何採購生活物資亦成了不少人需要面對的問題。物管公司若能表現效率和協同性,統籌其管理屋苑的防疫工作之餘,更為受影響的居民提供生活上協助,服務水平就可以更上一層樓。人口高齡化、物業老化、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如何提供「以人為本」的物管服務以促進社區和諧發展應是業界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要滿足各種不同需求,提供更貼心的服務,達到物管人性化,物管智能化是大勢所趨。科技的應用更可提升服務效率,節省人力,以至降低成本。業界應大力推動「物管科技」(PropTech),全方位落實物業管理智能化。港式物管業以人為本,向多元化智能化持續發展,除了可進一步提升在大灣區的獨特優勢外,亦有利物管從業員吸取不同範疇的專業知識及工作經驗,日後無論是留港發展或是進軍大灣區,都有莫大裨益。
物管從業員必須持續進修,與時並進
香港物管業從業員在大灣區工作必須具備適當的就業競爭力。若要把握大灣區物管業發展的契機,擴展個人事業發展,除了擁有專業能力外,並需要更多的創造性和創新思維,及具備國際視野和可持續發展思維,以及靈活變通和溝通協作的能力。因此物管業從業員必須持續進修,與時並進,並累積能夠在大灣區有效工作的相關經驗和知識。
大灣區物管業發展成功關鍵:促進三地深度融合
為推動大灣區物管業融合發展,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物業及設施管理聯合會於今年6月成立,是由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公共服務及設施管理相關行業的企業、團體和個人組成的非營利團體。物業管理業監管局主席謝偉銓議員是聯合會的創會會長。聯合會旨在貫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建立行業交流合作平台,推動粵港澳三地的深度融合,最終實現行業創新、和諧、優質、高效發展。監管局熱切鼓勵香港物管業界透過聯合會的平台,實現大灣區合作交流,資源共享和創新發展的目標,推動大灣區物管業服務標準統一和從業員資格的認證,促進區內物管公司和物管從業員創業就業及深度融合。
大灣區的經濟規模和增長,結合國家的政策支持、經濟進一步開放、更緊密互聯互通,實在為香港物管業、物管公司和物管從業員締造了龐大機遇。香港屬大灣區的「中心城市」,香港物管業應透過自身優勢進一步發揮其現有扮演的角色,提高專業服務水平,精益求精;並擴展與區內其他城市的合作,促進粵港澳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為區內市民提供更專業優質的物管服務。 香港物管業與內地業界未來攜手合作,相互銜接,實屬大勢所趨。
物業管理業監管局
(只有中文版本)